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72年5月,尼克松在访华后才去莫斯科和勃列日涅夫见面,谁知后者当即破口大骂“美国是大叛徒!”虽说双方之后公开发表了9个重要文件,但这并不影响苏联领导人在得知美国总统访华时的那一刻愤怒……
展开剩余83%究竟,勃列日涅夫为何破防?尼克松访华的真正目的又有几个?
勃列日涅夫为何破防?
其实勃列日涅夫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之后,他对华态度就很不友好,比如授意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说出“不体面的言论”。当时毛主席让周总理带团去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谁知在双方其乐融融的时候,马林诺夫斯基竟然怂恿周总理和贺元帅“搞掉毛主席”……
这句话就很荒谬,更离谱的是:他觉得他们搞掉了赫鲁晓夫,而我们只要让毛主席下台,那双方的关系就能恢复正常!没错,这里言外之意就是“你们也要和我们一样搞掉一个领导人当投名状,这样才是自己人,以后大家就一个锅里吃饭了。”
一般来说,只有向某个老大投诚时才需要提交投名状,问题是我国没有甘为小弟的习惯,更没有“拜码头”认老大的恶习。从这里就可以发现,勃列日涅夫对毛主席的恶意,对我国的恶意,两国关系从这儿就已经处在紧张状态了。
柯西金见状就给勃列日涅夫提建议:打算在出访越南,飞机在北京中转加油的时候和中国高层接触,目的是缓和双方关系。结果他见到毛主席的时候,被主席一句“撤销1964年2月全会决议”给堵住了嘴巴。因此柯西金无功而返,要命的是中苏边境问题。
在尼克松上台不久后,中苏边境处就开始持续性爆发武装冲突,苏联就是在这个时候突然从此地大量调兵设防。这种行径在我方看来就是“宣战”的意思。后来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又发生了,也是在这里,我们敢拿枪对准苏联,这对勃列日涅夫来说就是一种“冒犯!”
不过加速中苏关系恶化的还是“苏联准备对我国实施核打击”,在勃列日涅夫看来:这个时候苏联就算是出手了,那美国也至少要保持中立。
可尼克松和该国高层经磋商后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他们最大的威胁其实是苏联,并非中国。这个分析结果就和勃列日涅夫想法相左,于是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尼克松竟然访华成功,随后还在同月联合发布了上海联合公报。
本来就不愿意中美关系缓和的勃列日涅夫,心情十分糟糕,于是苏联《真理报》在同年3月又开始给中美友好建交泼脏水了。
当时权威评论员格奥尔基在该报表示:此事说明中美有反苏特征!而且美国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牺牲越南人民”“牺牲越南人民”……
勃列日涅夫见状自然要破防了,因为中美建交损伤了苏联利益!
尼克松访华的真实目的有几个?
而尼克松访华是一件费尽周折的事,粗略一算我方就经过3年的努力,总结起来他的真实目的主要有3个。第一:美国需要中国帮忙结束越南战争。这个目的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毕竟美国民众也讨厌自己国家卷入这种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停止的战争
第二:杜绝国际社会上的“核打击”。要知道当苏联对我国发出“核威胁”时,毛主席直言“这是一种侵略,7亿中国人会打到底……”站在美国这边来看,那就是苏联一旦进行了核打击,那未来“核战争”将无法避免,美国之后也难以全身而退。
第三:“拉中国、压苏修”。面对勃列日涅夫搞出来的孤立包围我国的“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尼克松直接进行了亚洲五国之行,基于此美苏之间都想向对方打中国牌。换言之,我方成了就此化被动为主动,美苏博弈格局成了中美苏博弈时局。
对尼克松来说,勃列日涅夫口口声声喊着“背叛”是没有任何用的,毕竟国家的利益是完全高于一切利益的。
参考资料:
1:宏小哥智语——勃列日涅夫气炸了!72年尼克松访华,苏联大骂美国是“大叛徒”
2:百度百科——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3:中国组织人事报——毛泽东周恩来与柯西金的较量
4:澎湃新闻——中美竞合|何必僵着呢:从美国解密档案看尼克松访华
参考资料:
1:宏小哥智语——勃列日涅夫气炸了!72年尼克松访华,苏联大骂美国是“大叛徒”
2:百度百科——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3:中国组织人事报——毛泽东周恩来与柯西金的较量
4:澎湃新闻——中美竞合|何必僵着呢:从美国解密档案看尼克松访华
发布于:重庆市配资专业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